官方動態

最新的行業資訊、新聞公告,快速了解

資訊信息

Information
行業資訊

多措并舉推進我國智能制造快速發展

時間:2022-03-04文章編輯:防爆云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多措并舉推進我國智能制造快速發展

智能制造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代表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是構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舉措。隨著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消費升級、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約束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企業對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快智能化變革已成為產業界的共識。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不斷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重點領域轉型升級取得一定成效,制造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截止到2021年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5.3%,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到74.7%。初步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涌現出一批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二是智能裝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我國智能制造裝備市場滿足率超過50%,主營業務超過10億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40余家。如,2016-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從7.2萬臺增長到23.7萬臺。三是標準和支撐體系不斷完善。我國不僅初步建立起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構建了國際先行的標準,還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與合作。“十三五”期間,我國已經發布285項國家標準,在石化、船舶、建材等14個行業建立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主導制定智能制造國際標準42項。人才、財稅、金融等措施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與此同時,我國智能制造進一步發展仍面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智能制造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存在缺失,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制造業企業在智能制造發展階段上參差不齊,許多中小企業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起步階段;智能裝備、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與市場需求的適配性不高,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裝備等供給能力仍需加強;等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智能制造的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出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動裝備數字化,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完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未來,我國將多措并舉,持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為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優化布局數字基礎設施,筑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底基。數字基礎設施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石,應推進形成以新一代通信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和算力設施為核心、以融合基礎設施為突破的新型數字基礎體系,適度超前布局下一代智能設施體系,賦能智能制造。一是根據制造業生產發展需求,以應用為牽引,推進具有安全、泛在、高速等特征的物聯網、千兆光纖網、5G、IPv6+等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合理布局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多元化、智能化的算力基礎設施,推動大型數據中心有序建設,升級改造小型數據中心,豐富應用場景,促進數字基礎設施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

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提升智能制造核心能力。基礎技術、先進工藝技術、共性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是驅動智能制造發展的核心力量,應進一步增強技術創新的驅動作用,提升動力支撐。一是聚焦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制造全過程,研發設計仿真、協同優化等基礎技術,突破精密加工、近凈成形等先進工藝技術,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機協作、識別等共性技術,研發人工智能、5G、大數據、邊緣計算等在工業領域的適用性技術。二是圍繞關鍵領域,支持創新載體建設。聚焦智能傳感、控制系統等領域,整合資源力量建設智能制造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鼓勵研發機構加強資源共享,開展協同創新。

提升智能裝備、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夯實智能制造發展基礎。智能裝備、系統解決方案是優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動力。一是加大高檔數控機床、激光與增材制造裝備、協作機器人等新型裝備的研發力度,在生物醫藥、石化、電子信息、食品、汽車、智能家電等重點領域加強示范應用,通過示范工廠的建設帶動智能裝備的發展。二是積極落實首臺(套)政策,探索首臺套設備全流程保險補償機制,對相關條款進行適時修訂,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三是實施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行動。可以通過建立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名錄、鼓勵裝備制造企業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等方式,培育一批綜合比較優勢顯著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提升系統集成能力。

完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加強智能制造發展的保障。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構建生態體系來推進其發展。一是鼓勵不同領域、產業鏈上下游設計企業、智能技術提供商、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應用服務商等企業加強交流合作,增強跨領域、多專業融合發展能力。二是完善企業培育體系,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的引領作用,鼓勵企業基于技術優勢,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創新,通過開放資源等形式與中小企業開展合作;積極培育細分領域“專精特新”配套企業。三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公共服務平臺能力建設,如技術研發平臺、標準研究制定平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等,發揮公共服務平臺重要紐帶和關鍵節點作用,強化服務能力。不斷完善智能制造生態合作常態協調機制,加快建成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

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智能制造領域深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實現國家間優勢互補。堅持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有機銜接,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共同促進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升級。加強國際標準、應用示范等領域共商共建共享,積極參與國際及區域標準化活動,加強雙邊、多邊的智能制造標準合作。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RCEP成員國家市場,推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等產品走出去,并探索在國外建立智能制造產業園區。鼓勵跨國企業通過在我國設立研發中心、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等多種方式開展合作。

(鄖彥輝,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先進制造業中心智能制造研究室主任)

久久精品视频夜晚,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日韩亚洲乱国产综合AⅤ
伊久线香蕉观新综合在线动漫 |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有码中出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