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數字化工廠是什么?需要哪些技術?
時間:2023-04-10文章編輯:防爆云
數字化工廠(Digital Factory)是傳統工廠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一種應用場景,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制造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產品質量。數字化工廠將傳統的制造工藝、設備和設施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相融合,構建起高度數字化、智能化的制造體系。
數字化工廠的技術架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技術、平臺技術和應用技術。基礎技術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為平臺技術和應用技術提供數據支持。平臺技術包括工業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數字化工廠提供通用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應用技術是數字化工廠的核心,包括生產執行系統、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系統等,實現生產過程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數字化工廠需要應用的技術包括:
1、工業互聯網技術:包括設備互聯、工業云平臺、數據收集和處理等技術,以實現設備數據互通和快速響應。2、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以實現機器自動化、智能質量檢測等。3、大數據技術:包括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和可視化等技術,以支持數據驅動的決策和預測。4、3D 打印技術:可以通過快速原型、低批量定制、生產工具等方面,實現更加靈活的制造方式。構建數字化工廠的方法
構建一個的數字化工廠,需要從總體設計、軟硬件的配套選擇、組織人員的變革、數字化業績管理和生態圈的建設等五個方面入手。
1. 設計總體路徑圖
總體路徑圖勾勒出了新建數字化工廠的大方向,它包括軟硬件的配套選擇、組織架構的設計、人員的培養與選拔,以及數字化的業績管理。其設計要考慮企業當前數字化水平和未來數字化需求之間的差距。
接著,梳理數字工廠各個車間、生產線對于數字化制造系統的功能需求,通過對工廠信息管理系統、生產計劃、工單執行、人員管理、物料管理、質量管理、工藝管理、設備管理、能源管理等九大功能模塊的通盤考慮,我們就能掌握該企業的未來數字化需求。
2. 選用合適的數字化技術并落地,先易后難,先大后小
首先,分析數字化系統的集成框架,以保證數字化系統的完整性。一般來說,數字化工廠需要包括ERP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MES系統(制造執行系統)和PLM系統(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在內的相互連接的一整套數字化管理體系。
其次,分析數字化系統各項功能需求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在兩個維度上進行高、中、低三檔的排序。此過程應邀請盡可能多的利益相關者參加,尤其是硬件和軟件供應商。
最后,根據可行性和重要性排序,制定數字化系統落地的實施路徑,明確短期、中期、長期的發展目標。
3. 打造敏捷組織,選拔人才
首先,為確保新工廠的運營,需要打造敏捷組織。它能夠使信息與決策更快地在組織上下流動,使戰略和結構跟上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員工具備更強的能力來解讀信息并解決復雜問題。傳統組織的敏捷轉型需要從組織架構、流程及人員這三個方面來打造組織穩定的主心骨及動態能力。其次,做好關鍵核心崗位(總經理)的人員選拔。可采取外招和內部選拔兩條腿走路。選拔總經理從企業和新工廠需要的特質出發,設計合理有效的考核選拔制度。內部選拔可按業績和領導力來考量。
4. 數字化業績管理
傳統的業績管理很難將高層和底層的關鍵業績指標完全對應,更不可能實時反饋和糾正。數字化業績管理則將關鍵指標層層分解,達到上下的統一和透明,并定期更新。在數字化業績管理體系下,每個人都可以直接看到生產線的運轉情況,以實現實時反饋和遠程解決問題。
5. 構筑生態圈,充分調動各方力量
數字化工廠的核心是實現整個價值鏈的端到端互聯,因此企業必須借助各種力量構筑生態圈或成為生態圈的一員,充分調動自身、外部咨詢機構、設備供應商、技術研發機構、政府機構等各方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