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動態

最新的行業資訊、新聞公告,快速了解

資訊信息

Information
新聞公告

從日本2023年版《制造業白皮書》看全球制造業發展新趨勢

時間:2023-08-22文章編輯:防爆云

2023年6月2日,日本發布2023年版《制造業白皮書》。這是自2002年以來,日本政府發布的第23份白皮書,該白皮書由日本經濟產業省、厚生勞動省和文部科學省共同撰寫。白皮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日本制造業的現狀和挑戰;第二部分描述日本政府在過去一年推動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本文將關注2023年版《制造業白皮書》中有關全球制造業新趨勢變化的情況,以及日本在這一新趨勢下將采取的行動。


01制造業國際環境的變化趨勢

1.1 / 主要國家(地區)制造業的特點

為了確認主要國家(地區)制造業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的特點和國際競爭力,日本新能源與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20223月發布的《日本企業在物聯網服務和軟件領域的國際競爭地位》(《日系企業のモノと IT サービス、ソフトウェアの國際競爭ポジション》)報告中,選取了14個領域的803種最終產品,以及6個關鍵技術領域的281種產品,分析了日本、中國、美國、歐洲和韓國等主要國家(地區)在全球市場中的優勢領域,以及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最終產品、中間產品和零部件。
14個最終產品領域分別是1.汽車(160種產品);2.飛機(19種產品);3.工業機械(136種產品);4.工業車輛(10種產品);5.家用電器(87種產品);6.移動電話(50種產品);7.OA設備(30種產品);8.網絡通信設備(54種產品);9.能源供應設施/設備(141種產品);10.醫療設備(47種產品);11.醫藥品(10種產品);12.檢驗分析儀器等(15種產品);13.住宅相關(6種產品);14.機器人(38種產品)。
6個關鍵技術領域分別是1.半導體(84種產品);2.存儲相關(37種產品);3.小型電動機(9種產品);4.電池相關(65種產品);5.LED相關(23種產品);6.材料(63種產品)。白皮書以2020全球市場占有率在60%以上的品種數量為指標,排名依次是日本220個)、美國99個)、歐洲50個)、中國44個)。
日本制造業特點白皮書分析,根據上述數據,日本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825個,全球市場占有率60%以上的品種數量為220個,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產品有18個。全球份額60%以上的品種遠超美國、歐洲中國。其中約70%是電子類和汽車等零部件材料,是日本制造業的強項。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與美國、歐洲、中國相比較少,銷售額超過10萬億日元的品種只有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白皮書分析稱,日本嚴重依賴汽車產業日本制造業在零部件材料產品上具有優勢,但在銷售額較大的終端產品方面,除汽車以外的其他領域,與美國、歐洲和中國相比,銷售額和全球份額較小,且品種較少
美國制造業特點:數據顯示,美國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576個,全球市場占有率60%以上的品種數量99個。銷售額1萬億日元以上的品種有33個,與日本、歐洲、中國相比是最多的。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的產品中,邏輯ICMOS型微型計算機等電子元器件材料約占40%。全球市場占有率60%以上且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有11個,包括邏輯IC及零部件等。銷售額超過10萬億日元的品種涉及醫藥、汽車、手機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美國制造業從零部件到最終產品,具有優勢
歐洲制造業特點歐洲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為497個,世界市場占有率60%以上的品種數量為50個,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為25個。在世界市場占有率60%以上的品種中,汽車用零部件材料產品有18個,其中包括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飛機機身。銷售額1萬億日元以上的品類中,10萬億日元以上的是汽車、醫藥品和碳鋼。歐洲在汽車和醫藥類產品領域具有優勢。
中國制造業特點白皮書分析稱,中國生產的主要產品數量為474個,占世界市場份額60%以上的品種數量有44,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有28。在全球市場份額60%以上的產品中,電子類的零部件材料約占一半。在銷售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品種中,碳鋼、汽車、手機、電動汽車的銷售額超過10萬億日元,此外還有家用空調、家用冷凍冰箱等多個電子類終端產品。中國制造業的特點是在汽車和電子類終端產品領域具有優勢。

1.2 / 制造業的國際趨勢變化


白皮書稱,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全球工廠中所選出的“燈塔工廠”(即具有榜樣性的尖端制造工廠),截至20231月,共有132家工廠入選。入選工廠的共同點為:通過利用數字技術,跨越企業壁壘,優化整個供應鏈,從而提高生產率,抓住市場需求開展靈活生產,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因此,作為制造業先進性的評價因素,不僅重視整體生產效率,還強調實現數字轉型(DX)和綠色轉型(GX)等“全面優化”能力。
從入選工廠總部所在國家的具體情況看,美國位居首位,有18家企業36個基地入選(包括強生10個基地、寶潔6個基地、西部數據5個基地等);其次是中國大陸,有14家企業25個基地入選(包括海爾6個基地、美的5個基地等),2023年1月新增“燈塔工廠”中中國大陸有7家工廠入選,分別是工業富聯深圳工廠、海爾合肥工廠、上海華誼新材料工廠、聯想合肥工廠、億滋蘇州工廠、聯合利華天津工廠、緯創資通中山工廠;德國位居全球第三,有8家企業14個基地入選(包括博世4個基地、漢高3個基地、西門子2個基地等)日本僅有2企業2個基地入選(包括日立1個基地和三井海洋開發1個基地)。白皮書分析認為,日本制造業意識到需要認清全球制造業的新動向,即未來要通過數字轉型(DX綠色轉型(GX實現整體優化
1.3 / 實現“碳中和”的國際趨勢白皮書稱,全球氣候異常和大規模自然災害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宣布“碳中和”目標,全球實現脫碳的趨勢日益高漲。2022年,除了COP27(《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7屆會議)會議的召開和各國政府的努力外,國際上關于工業脫碳倡議的討論日益活躍。
20222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能源價格暴漲。歐盟制定了在10年內通過官民合作實現目標約140萬億日元投資的支持政策。美國除了出臺《基礎設施投資法案》外,還20228發布10年間計劃投資約合50萬億日元的《通脹削減法案》,制定了舉全國之力促進脫碳投資的支持政策。
七國集團G7主導的工業脫碳:為加強工業脫碳相關合作,2021年由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英國以及美國主導,啟動了工業脫碳議程(IDA”,以幫助制造商向凈零材料生產轉型2022年,以輪值主席國德國為中心,聚焦鋼鐵和水泥領域,成果體現在七國集團的氣候與能源部長會議成果文件中。其中,作為主要成果,國際能源署(IEA)報告《七國集團成員實現重工業凈零排放》中提出將“凈零排放材料生產”的定義作為“出發點”的同時,開發了“政策工具箱”,即支持制造商向凈零材料生產轉型的政策清單。
聯合國機構主導的工業脫碳倡議:20216月,在全球29成員國的清潔能源部長會議(CEM中,由英國和印度主導成立了工業深度脫碳倡議(IDDI),旨在提振包括鋼鐵和水泥在內的低碳排放材料市場。參與IDDI的政府可以根據各國情況,做出4個項目組成的“綠色公共采購承諾”。日本202211月的COP27(《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7屆會議)上宣布加入IDDI可見,低碳、凈零排放、脫碳是未來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02全球制造業新格局演進下日本制造業的趨勢

2.1 / 日本制造業發展情況2021年,制造業約占日本GDP20%,仍發揮著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產業作用。根據財務省發布的《企業統計調查》2021日本制造業整體營業利潤約為18萬億日元,為10年來最高,2022年制造業整體營業利潤約為19萬億日元,超過上年。
影響日本制造業營商環境的變化因素包括 2021新冠疫情蔓延,半導體、零部件和材料的短缺2022年原材料和能源價格飆升,俄烏沖突等。從制造商對上述變化因素及其對企業影響的調查來看,約90%的受訪者認為是“原材料(資源)價格上漲”,80%認為是“能源價格上漲”。根據2021年的調查結果,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是“原材料價格(資源價格)上漲”“新冠疫情蔓延”“勞動力短缺”和“半導體短缺”四項。根據2022年的調查結果,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是“原材料價格(資源價格)上漲”“新冠疫情蔓延”“半導體短缺”“勞動力短缺”等六項。此外,與2021年相比,2022選擇“匯率波動”的受訪者比例增加一倍以上。由此可見,原材料和能源價格飆升、匯率波動等因素2022日本制造業企業影響最大
2.2 / 日本制造業生產基地轉移的趨勢從日本制造業企業近期轉移生產基地的調查結果看,最近一年進行生產基地轉移(國內回歸、海外轉移)的企業中,從中國回歸日本本土的企業最多(從中國回歸日本本土的企業有113家,向中國轉移的日本企業有70家)。此外,向東盟國家新增海外轉移數量超過回歸日本本土的數量(從東盟國家回歸日本本土的企業為36家,向東盟國家轉移企業為57家)。

來源:三菱UFJ研究咨詢公司《日本制造業課題和應對的方向性調查》2023年3月


從最近一年轉移的原因來看,關于回歸日本本土的主要原因,很多日本制造企業表示是為了應對新冠疫情,試圖強化日本國內生產基地。而關于海外轉移的主要原因,很多制造企業列舉了“消費地生產”“勞動者數量”等主要原因,可以看出日本制造業企業對海外勞動力和市場的期待依然很大
對于未來日本國內生產基地與海外基地的角色分工,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將日本國內生產基地視為創造新技術新產品基地的占比最大。此外,在維持/擴大國內生產基地時,約60%的制造商將“確保工廠工人”或“確保高級技術人員和熟練技能人員”作為希望日本政府改善的環境因素,稱勞動力短缺是一個挑戰。
2.3 / 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制造業基礎技術的產業振興和前沿技術研發白皮書認為,國際上隨著確保半導體等戰略物資和關鍵技術的重要性增加,各國都在加強確保經濟安全的措施,這也成為日本的重要課題。20225月,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表決通過《經濟安全保障促進法案》。202212月,日本政府將抗菌藥肥料、永磁體、機床工業機器人、半導體、蓄電池等11指定為特定重要商品針對11類“特定重要商品”,日本逐一制定了“確保穩定供應的指導方針”,正在通過對私營企業的支持,推進確保穩定供應的工作。
日本政府促進制造業基礎技術的產業振興相關舉措還包括:普及具有高環境性能的產品;推進新產業集群或強化現有產業集群的功能,加強與新興產業相關的支撐功能;加強網絡安全;推動戰略性標準化認證;加強供應鏈韌性;確保能源和原材料穩定供應等。
此外,根據日本第六次科學技術和創新基本計劃提出以未來目標為導向,推導出解決方案,并據此制定政策,通過創新推動社會變革。日本正在大力推動創新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材料、光學/量子技術、環境能源等對未來社會至關重要的關鍵前沿技術的研發。

03結語

從日本2023年《制造業白皮書》中,我們看到了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即“在有效利用既有優勢的同時,優化供應鏈,增強競爭力”“通過擴大對數字轉型(DX)的投資和推動創新,提高生產率、增加利潤,創造良性循環,對實現綠色轉型(GX)至關重要”。
白皮書強調,鑒于目前國際形勢不穩、去碳化和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帶來的供應鏈中斷風險加大,將加快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的布局,并提出“增強供應鏈韌性來確保產能穩定”“實現全供應鏈的碳足跡可視化”“通過節省勞動力和自動化提高生產率和實現節能”“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全供應鏈的可視化和共同協作”等重要舉措。上述舉措是日本制造業的未來動向,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數字化、脫碳、供應鏈安全等是今后全球制造業都將關注的問題。(The End)
久久精品视频夜晚,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日韩亚洲乱国产综合AⅤ
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污污污 | 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 加勒比色老久久综合网高清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专区首页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