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動態

最新的行業資訊、新聞公告,快速了解

資訊信息

Information
行業資訊

新型工業化,何以成“關鍵任務”?

時間:2023-10-08文章編輯:防爆云



中央對新型工業化有了最新定位。

9月22日至23日,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的重要指示:

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


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由此,推進新型工業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環節,為后者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與堅實基礎。無論是最新定位的“關鍵任務”,還是“強大物質技術基礎”等表述,無不凸顯了新型工業化的獨特地位。

這個最新定位,對于眼下以及未來,究竟意味著什么?“新型工業化”與“新質生產力”之間,又有什么關聯?

01

與時俱進的新型工業化

從歷史來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和發動機,對大多數國家尤其是大國而言,工業化是其成為現代化國家的必要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堅定不移走工業化道路。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工業化,逐步崛起為新興經濟大國

2002年,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業化,即“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應當說,新型工業化從最初提出時,便被賦予知識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態化等特征。此后,新型工業化一詞在黨和政府文件中持續體現,其內涵亦不斷動態調整。

十七大報告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十九大報告要求,“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推進新型工業化,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十八大以來,我國將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支撐。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體系更健全、產業結構更優、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新型工業化扎實推進,為中國經濟強筋壯骨,不斷培育起新的競爭力。

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其中包括“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并在閩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時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從中不難看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現實抓手,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重點和首要任務。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些都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具體路徑和有力支撐。

新型工業化正在持續走深走實。從二十大報告的最新部署,到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再到“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和新型工業化的再定位,體現的是理論和實踐的與時俱進。

02

新型工業化“新”在哪里?

近年來,隨著國內要素成本攀升和大國博弈日趨復雜,只有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構建起新的大國競爭優勢。作為新時代新征程的關鍵任務,新型工業化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和主戰場。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是高端、智能、綠色相互支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傳統產業改造構建為先進制造業,打造新的產業集群。其核心內容在于產業升級,這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發展層面的核心要求。新型工業化,“新”在創新驅動從主要靠資本和勞動以及其他要素的大規模投入拉動,轉向大力提升全社會創新能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更為依靠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引領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以創新驅動推進新型工業化內涵式發展。新型工業化,“新”在結構優化長期以來,我國推進工業化較為重視提升第二、三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比重,在各個產業內部表現為技術含量、知識含量較高的產業比重提升,資源密集、勞動力密集的產業比重下降,但新型工業化還要求第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新型工業化,“新”在融合發展經濟發展有其自身規律,我國工業化并非完全拋棄傳統產業,而僅僅依靠新產業來推動,而是要走一條傳統產業改造不斷升級、新產業不斷擴張,新舊產業不斷融合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新”在環境友好一段時期以來,我國工業化付出了較大的資源環境代價,而新型工業化體現綠色發展理念,走降低資源消耗、保護環境的綠色工業化之路。這既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也是工業化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證。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綜合來看,我國新型工業化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工業化,也是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的工業化;是依靠自主創新驅動的工業化,也是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工業化;是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工業化,也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工業化。
03

新型工業化與新質生產力

近段時間以來,多個會議提出加強新型工業化相關研究的部署。7月25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在京召開,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會議指出,加強新型工業化等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大問題研究,強化理論闡釋,謀劃思路舉措,豐富工作抓手,增強工作前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9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研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有關工作,明確深刻分析把握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新型工業化的階段性特征,扎實做好各項重點工作,全面提高工業發展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兩天后,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多項部署。李強總理在講話中指出,準確把握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定位、階段性特征以及面臨環境條件變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結合時間脈絡來看,這與不久前“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在價值目標和具體意蘊之間,都有其緊密的內在關聯。從發展經濟學視角看,一個經濟體實現工業化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系列重要的生產要素組合方式,連續發生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進而推動人均收入提高和經濟結構轉變的經濟增長過程。由此看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就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無論是“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還是“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無不強調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這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基礎。可以說,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新質生產力,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驅動力;以數實融合和綠色智造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則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因此,應以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為目標,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推動數實融合與綠色發展,開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各類企業優勢互補、競相發展。與此同時,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增強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支撐作用,以主體功能區戰略引導產業合理布局,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激發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生機
久久精品视频夜晚,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日韩亚洲乱国产综合AⅤ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先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