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智能制造未來五年要這樣做!
時間:2023-11-01文章編輯:防爆云
-01-
智能制造現狀與形勢
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智能制造裝備市場滿足率超過50%,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40余家。支撐體系逐步完善,構建了國際先行的標準體系,發布國家標準285項,牽頭制定國際標準28項;培育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近80個。推廣應用成效明顯,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5%、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35%、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現出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但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發展仍存在供給適配性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應用深度廣度不夠、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
-02-
發展路徑和目標
《規劃》提出“十四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推進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
到2025年的主要目標為:
一是轉型升級成效顯著,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二是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三是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平臺。構建適應智能制造發展的標準體系和網絡基礎設施,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03-
重點任務
《規劃》緊扣智能制造發展生態的構建,從創新、應用、供給和支撐4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主要任務:
1、加快系統創新,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攻堅戰,構建完善創新網絡,持續提升創新效能。
2、深化推廣應用,開拓轉型升級新路徑。
聚焦企業、行業、區域轉型升級需要,圍繞車間、工廠、供應鏈構建智能制造系統,開展多場景、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范,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
專欄 2 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行動
01 智能場景
推動數字攣生、人工智能、5G、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VR) /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 等新技術在制造環節的深度應用,探索形成批“數字李生+”“人工智能+””“虛擬/增強/混合現實 (XR) +等智能場景
02 智能車間
覆蓋加工、檢測、物流等環節,開展工藝改進和革新,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連接,強化標準作業、可視管控、精準配送、最優庫存,打造批智能車間,實現生產數據貫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
03 智能工廠
支持基礎條件好的企業,圍繞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過程開展智能化升級,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強化精益生產,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推動跨業務活動的數據共享和深度挖掘,實現對核心業務的精準預測、管理優化和自主決策。
04智慧供應鏈
面向汽車、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電力裝備、醫療裝備、家用電器、集成電路等行業,支持智能制造應用水平高、核心競爭優勢突出、資源配置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打造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產深度協同、資源柔性配置的供應鏈。
3、加強自主供給,壯大產業體系新優勢。
依托強大國內市場,加快發展裝備、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培育發展智能制造新興產業,加速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引領帶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專欄 5 工業軟件突破提升行動
01
研發設計類軟件
開發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計算機輔助工程(CAE) 、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APP)、計算機輔助制造(CAM) 、流程工藝仿真、電子設計自動化(EDA) 、產品數據管理 (PDM) 等。
02
生產制造類軟件
開發制造執行系統(MES) 、高級計劃排程系統(APS) 、工物料配送管控系統(TMS)、能源管理系統(EMS)、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軟件(PHM)運維綜合保障管理 (MRO) 、安全管理系統、環境和碳排放管理系統等
03
經營管理類軟件
開發企業資源計劃系統 (ERP)、供應鏈管理系統 (SCM)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 、人力資源管理(HRM) 、質量管理系統(OMS) 、資產績效管理系統(APIMI) 等。
04
控制執行類軟件
開發工業操作系統、工業控制軟件、組態編程軟件等嵌入式工業軟件及集成開發環境。
4、夯實基礎支撐,構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瞄準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健全完善標準、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等發展基礎,著力構建完備可靠、先進適用、安全自主的支撐體系。
-04-
保障措施
為確保各項目標和重點任務的順利實施,《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統籌協調,加強部門協同和央地協作,充分發揮專家、研究機構和智庫作用等,鼓勵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加快實施智能制造,形成系統推進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加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對智能制造領域的投入,鼓勵產業基金、社會資本加大投資,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三是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鼓勵各方建設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研究發布行業和區域智能制造發展指數。
四是深化開放合作,加強國際交流和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智能制造裝備、軟件、標準和解決方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