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中國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如何進行人性化智能制造
時間:2023-11-23文章編輯:防爆云
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化時代,從電氣化時代到信息時代,背后制造工廠有了顯著變化。從早期的英國、德國手工打造蒸汽機,到風靡一時的福特流水生產線,再到大規模集成、自動化手臂投入使用,每一個時代都有與其特點相對應的制造工廠。
如今,隨著從信息時代向智能時代進發,全球制造業正在經歷工業4.0變革。大量工廠要接受數字化轉型的洗禮,追求智能工廠的精益求精、人力解放、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11月4日,馬斯克現身2022年度巴倫投資大會,提到一個工廠小事。他在生產線發現電池組頂部有三個玻璃纖維墊,問有什么用處?靜音團隊以為那是安全團隊要的,用來防止火災;安全團隊以為是靜音團隊要的,用來降噪。這個烏龍導致生產線阻塞,馬斯克明白后立馬去掉了玻璃纖維墊。
特斯拉超級工廠無疑是當今智能工廠的代表。這一細節表明,無論工廠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多么高,具有自主判斷能力的人,仍然不可或缺。
中國近幾十年來,有“世界工廠”之稱,在向智能制造進化的途中,如何實現工廠、機器、人工智能與人的有機協作,共同進化,或許是擺在中國智能制造面前必須要克服的課題。
而這同時也蘊含著刷新中國智能制造的新內涵。
01
轉型誤區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智能制造定為企業發展戰略方向,但很多企業過多地聚焦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機器人、自動化產線、MES制造執行系統等智能制造具體的使能技術上,甚至提出了“機器換人”、“無人工廠”等口號。
這種做法可能與智能制造的初衷背道而馳。如果將“機器換人”、“無人工廠”等當成轉型方法論,則忽略了智能制造系統中人這個主體,容易使得智能制造陷入表面化、工具化。
美國西北大學Jonathan R.Copulsky教授在《技術謬論:人是數字化轉型的真正關鍵》一書中寫道:“許多企業的領導人錯誤地認為,數字化技術才是商業出現巨變的原因,于是他們堅信在企業內推行數字化技術是最佳解決方案。
實際上,文化、組織、戰略、領導力和人才等因素遠比技術更為重要。如果企業的組織形態過時了,尖端技術的推行幾乎不可能帶領他們達成所愿。”
因此,智能制造絕對不僅僅局限于新技術的應用,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轉思想、轉戰略、轉戰術、轉手段以及企業文化的重塑。歸根到底一句話,智能制造系統的核心不是技術本身,而應該是人。
實際上,重視并強調人在智能制造系統中價值的觀點在很多國家智能制造戰略中得到了一定的體現,只不過還沒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02
什么是人性化智能制造
人性化智能制造是以人為本的制造方式,它在生產過程中考慮人的因素,關注人的需求和體驗,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個性化的產品。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跨越,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理念的變革。傳統制造注重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而智能制造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關注用戶體驗和個性化需求。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企業可以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控和自動化控制,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數字化與智能化的融合,是人性化智能制造的重要方面。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企業可以快速獲取用戶反饋的信息,并對其進行精準的分析和預測,從而生產出符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
個性化與定制化的智能制造,是人性化智能制造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個性化定制已經成為制造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智能制造與可持續發展的共存,是人性化智能制造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在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智能制造企業需要采取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來生產產品。
人性化智能制造的未來展望,將會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和用戶體驗。未來的人性化智能制造,將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同時與可持續發展更加緊密地結合。
人性化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它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通過人性化智能制造,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反饋,不斷優化和改進產品,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同時,人性化智能制造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品牌形象,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因此,企業應該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人性化智能制造的應用和發展,從而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