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動態

最新的行業資訊、新聞公告,快速了解

資訊信息

Information
行業資訊

走在時代前沿,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增長

時間:2024-01-31文章編輯:防爆云

“我國機器人產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成為世界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汪宏介紹,2022年我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17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達44.3萬套,服務機器人產量達645.8萬臺,產業運行穩定向好。

搬運、焊接、噴涂等領域自主工業機器人廣泛滲透到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新興產業,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健康、建筑、養老等產業實現規模應用,特種機器人在科學考察、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前沿技術加速突破,創新產品不斷涌現,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01

不斷擴大的產業藍圖

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7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325億美元,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3.8%。從行業數據來看,不僅是我國,全球范圍內工業機器人產業也呈現向上的態勢。

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制造業工業4.0的興盛促進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等新技術的發展,使各行業能夠利用機器人簡化流程、提高生產率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

另一方面是隨著利潤空間的縮小,電子行業開始意識到自動化的益處,而這在汽車行業中早已是常態。終端執行器和視覺系統的進步推動了對機器人的需求,機器人可用于從組裝到碼垛的整個生產周期,投資機器人技術將改變工廠對工人的要求,使他們能夠專注于最終檢驗和質量控制等關鍵性任務。

同時,協作機器人還可以與人類并肩工作,具備靈活性和重復性。亞洲地區生產全球大部分電子產品,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眾多國家正在通過投資機器人技術,以保持成本優勢,而自動化正在成為電子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涉及重復性和冗余任務的領域。

在MarketsandMarkets的報告看來,未來五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會呈現以下趨勢:

1)關節機器人將占據較大市場份額

關節機器人可以通過編程來執行復雜的動作,并且很容易重新編程以適應新的任務。因此,它們非常適合用于各行各業,例如制造業、裝配和物流等。

近年來,關節型機器人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上的發展,這些發展使關節型機器人變得更加靈活、精確和經濟。例如,更強大的執行器的開發使關節型機器人更有能力搬運重物和執行復雜的任務。

2)有效載荷為16.01-60.00kg的工業機器人增長率更快

有效載荷為60.01-225.00kg的工業機器人正被大規模用于組裝和包裝醫療設備和植入物,以及制藥和化妝品行業的血液樣本檢測。農業、包裝和制造業對機器需求的不斷增長,將帶動金屬和機械行業對有效載荷為60.01-225.00公斤的工業機器人的需求。

3)亞太地區預計將以更高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亞太地區在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同時滿足本地和國際需求。日本、中國、韓國等國家在機器人應用方面走在前列,尤其是在汽車、電子和機械行業,各國政府都認識到工業機器人的重要性,并已采取各種措施支持其發展。

這些措施包括財政激勵、稅收優惠以及與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合作等。其中,推動亞太地區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有:顯示器和計算機芯片等零部件的產量不斷增加,以及電氣&電子行業各種電子產品的組裝量不斷增加;發那科、安川和三菱電機等地區性企業的存在。

02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

2023年1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門聯合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即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聚焦十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

制造業是《實施方案》中首個提到的機器人應用領域。《實施方案》明確指出,研制焊接、裝配、噴涂、搬運、磨拋等機器人新產品,加快機器人化生產裝備向相關領域應用拓展。

開發專業化、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和軟硬件產品,積累模型庫、工藝軟件包等經驗知識,深度融合機器人控制軟件和集成應用系統,推動在汽車、電子、機械、輕工、紡織、建材、醫藥等已形成較大規模應用的行業,衛浴、陶瓷、光伏、冶煉、鑄造、鈑金、五金、家具等細分領域,噴釉、修坯、拋光、打磨、焊接、噴涂、搬運、碼垛等關鍵環節應用。

(圖片來源:MiR)

推進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打造工業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發展基于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制造系統,助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變革。

業界認為,這一政策的發布,意味著“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機器人將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應用,制造業機器人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累計完成產量44.3萬套。在國內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國工業機器人也正在加快“出海”步伐。2022年全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設備累計出口金額為6.1億美元,累計進口金額為20億美元,累計貿易逆差為13.9億美元。

隨著經濟社會加快數字化發展,尤其是各行各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工業機器人已成為各大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核心裝備,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快速提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

工業機器人正在越來越多的場景得到應用,從十年前的25個行業大類52個行業中類,拓展到今天超過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工業機器人在我國不僅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半導體等高端制造業得到應用,還在家具、食品、建材、紡織等傳統行業實現應用,有效解決了高風險作業、精密加工難度大、招工難用工難等問題。

03

走在行業前沿的弄潮兒

當前全球工業機器人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包括ABB、發那科、安川電機、庫卡和三菱電機等。其中,發那科和ABB憑借其強大的全球影響力、客戶支持能力和品牌知名度,一直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

2023年5月,發那科美國分公司在Automate 2023展會上推出了兩款新型高負載能力協作機器人,展示了CRX和CR協作機器人系列的有效載荷能力,可處理4至50kg的不同產品。演示包括有效載荷為30kg的CRX-25iA協作機器人和有效載荷為50kg的CR-35iB協作機器人,展示了它們搬運重型產品的能力。

2023年5月,安川電機宣布與美國一家專門從事草莓生產的初創公司Oishii Farm Corporation建立資本和商業聯盟。該合作旨在通過向Oishii提供基于安川電機的“i3-Mechatronics”解決方案理念的自動化系統,將安川電機打造成為全球農業和食品自動化領域的領導者。雙方共同的目標是通過穩定的食品供應以及實現草莓生產的完全自動化,為可持續發展社會做出貢獻。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研,按業務規模劃分,我國工業機器人企業主要位于第二、三梯隊,包括埃斯頓、匯川技術、新松機器人、新時達、埃夫特、南京熊貓、錢江機器人、廣州數控、景業智能、凱爾達等。

其中,埃斯頓、埃夫特是專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上市公司,其工業機器人業務占比分別為73.58%和98.1%。埃斯頓較早進行全球化布局,通過收購德國焊機機器人企業Carl Cloos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本土機器人企業在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上已經逐漸擁有了一部分競爭力。

久久精品视频夜晚,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日韩亚洲乱国产综合AⅤ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sm | 伊人亚洲综合中文字幕 | 五月开心婷婷综合影院 |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