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新型工業化”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哪些變化
時間:2024-08-08文章編輯:防爆云
黨的十六大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2024年兩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于“部長通道”提問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如何看待我國工業發展的形勢,今年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方面都有哪些重要舉措?”
部長用四個關鍵字概括了我國新型工業化特點:全(工業體系全)、多(工業產品數量多,占比高)、大(工業規模大)、強(網絡設施強,技術先進)。
我們知道,“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也符合經濟發展的趨勢。那么,如何理解“新型工業化”?未來的新型工業化會給企業帶來什么變化?
01
什么是“新型工業化”
所謂“新型工業化”,強調的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先看信息化,要實現信息化少不了科技創新,需要以科學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從而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再看工業化,要實現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就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力量,在關注生產規模的同時,更注重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如綠色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
言下之意,在“新型工業化”轉變的過程中,科學技術將發揮著重要作用,脫離科學技術的企業,將會變得越來越艱難。
02
新型工業化為企業帶來的變化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工業化進程具有獨特的背景和特點。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工業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因此,中國的新型工業化仍在爬坡階段。在此過程中,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涵蓋了稅收優惠、資金支持、市場準入等多個方面,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另外一方面,加強了對新型工業化進程的監管和評估,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
具體到實踐層面,我們時常聽到“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這是由中國提出且具自身特色的一種發展模式。
企業積極擁抱新型工業化,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的具體表現。
如制藥公司、高科技公司等就是典型的代表。根據36氪《制藥行業質量控制的未來:數字化、自動化和在線測試》分析,數字化和自動化使偏差減少了65%以上,偏差結束時間縮短了90%以上。而預防重大合規問題本身,就可以節省數百萬美元的成本。此外,提高靈活性和縮短測試時間可以將QC實驗室的交付周期縮短60%到70%
這些努力使得中國工業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工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同時,中國還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為企業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積極推動企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03
未來的新型工業化趨勢
結合中國新型工業化之路,未來,中國的新型工業化可能會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首先,信息化將更加深入地滲透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推動工業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
其次,綠色化、低碳化將成為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要求。將更加注重綠色低碳,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
這里不得不特別提到: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將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方向。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制造業將更加注重與服務業的融合,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04
深化新型工業化的思考
當然,既然仍處于“爬坡”階段,那么挑戰也會如影隨形,比如怎樣保障企業在實現新型工業化過程中的“安全”。
這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進一步完善新型工業化的戰略規劃和政策體系,明確發展目標和路徑。加強政策之間的協調性和連貫性,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和落地。
另外,優化產業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產業集聚和協同發展。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區域工業發展的平衡和協調。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可以形成高效、有序、協調的工業發展格局,提升整體競爭力。
第三,促進企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與其他國家在工業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全球工業化的進程。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我們可以共享資源、技術和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企業方面,需注重科技創新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社會各界也應積極支持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工作,共同推動工業領域的創新發展。
當然,還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通過推廣清潔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環境治理等方式,實現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注重社會公平和民生改善,確保工業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05
結語
除了以上思考外,還有諸如安全問題、農業工業化、服務業工業化等問題,都是需要關注的領域。
但應該意識到,新型工業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但這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投入。
在多方努力基礎上,我們有信心看到2035年的中國,是一個更為強盛的中國,是一個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