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產業互聯網平臺的三種典型模式分析
時間:2025-04-02文章編輯:防爆云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加速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正成為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信息互聯、功能互通、服務互嵌和主體互動,重塑了產業組織體系和運作邏輯,從傳統的電商平臺邁向AI時代的生態平臺。
本文從市場主體視角出發,探討了產業互聯網平臺的三種典型模式,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制造型企業主導:“鏈主+生態”,典型:海爾卡奧斯
制造業龍頭企業憑借其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和豐富的供應鏈資源,能夠基于自身經驗構建垂直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種模式的核心是以鏈主企業為中心,推動產業集群協同,形成“大企業共建、小企業共享”的生態體系。
核心能力
1. 強大的工業基因:深厚的制造業基礎和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能夠快速將傳統制造模式與互聯網技術結合。
2. 產業鏈深度整合能力:覆蓋研發、生產、流通、銷售等全流程,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建生態。
3. 場景化解決方案輸出能力:將自身經驗轉化為可復制的行業解決方案。
海爾卡奧斯的實踐
海爾卡奧斯(COSMOPlat)基于海爾集團40年的制造經驗,搭建了以大規模定制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覆蓋化工、能源等15個行業生態,鏈接90萬家企業,服務16萬家企業。其“1+N+X”生態賦能體系通過綜合服務平臺、垂直行業平臺和示范園區,推動區域產業集群的數字化升級。例如,賦能征和工業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人工和能源成本,提升良品率。
二、平臺型企業主導:“平臺+生態”,典型:京東工業
平臺型企業以數字化技術為核心,通過數據驅動實現供需匹配,重塑傳統行業,構建快速迭代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這種模式的關鍵是以數據為核心,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
核心能力
1. 數據與技術能力:采用云計算、AI、大數據等技術支撐實時交互與規?;?,優化供需匹配效率。
2. 動態競爭與快速迭代能力: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快速更新產品,確保用戶體驗和市場競爭力。
3. 開放生態下的輕資產運營能力:構建開放生態,吸引第三方服務商入駐,降低固定成本。
京東工業的實踐
京東工業基于京東集團的電商基因和物流網絡,以數智供應鏈重構制造業競爭力,服務9900個重點企業和260余萬家中小企業,提供48個產品類別和約4250萬個SKU。其“數智化供應鏈+開放式生態網”模式通過全鏈路數字化技術和拓品增商策略,為制造業降本增效。例如,某鋼鐵企業通過與京東工業合作,利用算法精準預測需求,降低庫存和采購成本。
三、電商型企業主導:“需求+生態”,典型:希音
電商型企業以市場端需求為驅動,通過快速響應與柔性供應鏈管理構建柔性供應鏈體系,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快速迭代。
核心能力
1. 需求洞察與敏捷響應能力:深度挖掘消費者數據,快速調整產品策略,實現產品快速迭代。
2. 全球供應鏈整合能力:高效協調全球供應商資源,實現“小單快反”生產模式。
3. 數字化營銷能力:利用社交媒體和算法推薦技術,精準觸達消費者。
希音的實踐
希音(SHEIN)通過數字化驅動的柔性供應鏈模式,整合服裝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構建“SHEIN鏈”社會化協作網絡。其核心是融合跨境電商、社交媒體營銷和小單快反生產,實現高效協同和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例如,利用用戶行為數據指導設計,將新品開發周期縮短至7天,庫存周轉率提升至傳統模式的3倍以上。
三種模式各具特點:
制造型企業依托產業鏈深度構建生態,平臺型企業以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發展,電商型企業通過需求驅動重塑供應鏈。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產業互聯網平臺正呈現出功能價值化、服務實體化、主體生態化、布局全球化的趨勢。
建議:
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應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摸清行業真實需求,切中企業實際難題,處理好“大而全”和“小而精”的關系,因地制宜、因業制宜、因企制宜,推動產業鏈集群的整合、轉型和升級,最終實現全鏈條視角下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