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企業上“云”——工業云漫談
時間:2018-08-28文章編輯:防爆云
企業上“云”——工業云漫談
大數據越來越成為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關鍵和核心,其和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其他信息技術一起驅動互聯網向傳統工業制造業滲透,推動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工業企業融合發展。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向工業領域融合滲透,工業云應運而生,企業紛紛上“云”,助推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現狀:催生工業新態勢
在信息技術與工業均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工業云的產業化應用得到了各企業的重視,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始搭建自己的云平臺。例如,德國西門子公司面向市場推出了Mind Sphere——西門子工業云平臺,該平臺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企業可將其作為預防性服務、能源數據管理、工廠資源優化等數字化服務的基礎;發那科與羅克韋爾自動化、思科共同發布的FANUC Intelligent Edge Link and Drive(FIELD)system,能實現自動化系統中的機床、機器人、傳感器及周邊設備的連接和數據分析;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則為工業開發者推出了工業云平臺——GE Predix和開發者門戶;德國菲尼克斯電氣為工業定制的云技術——ProfiCloud是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的創新產品;德國KUKA在其子公司開發的軟件和服務基礎上,通過建立“工業4.0”云平臺來擴展設備與云系統之間的連接……
投身其中的不僅有工業企業,還有信息技術企業。亞馬遜公司旗下的AWS、SAP、Oracle等信息技術公司依靠其在信息化領域的領先程度,也紛紛從云計算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方面推進了工業云的發展。
在國內,隨著政府的推動,也已建設完成一批工業云平臺,面向企業提供工業軟件、知識庫、標準庫、制造裝備等資源集成共享服務。同時,各自動化企業也不甘示弱,在工業云領域加緊布局,積極面向社會提供工業云服務,擴大工業云產業的規模。
優勢:助力新型制造模式
工業云的完善和發展依托的是新型制造模式,智能制造、定制化、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將借助工業云平臺來實現制造的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和協同化。
在智能制造中,工業云基于重構工業領域相關軟件,以適應在設計和制造等細分環節的需求。一方面,工業云建立起先進的生產控制、營銷、資源供應和價值創新機制,將生產制造資源虛擬化,為智能制造做平臺支撐;另一方面,利用工業云,通過設計協同、制造協同、供應鏈協同、服務協同,實現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真正的智能制造。
為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工業云可以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提供技術支持環境,幫助企業與客戶實現互動,以及企業之間的共享協作,在提供低廉的基礎設施成本同時,還具備更高的性能和靈活性、擴展性。
網絡協同制造可以打破時間地域約束,實現動態資源調配與協同運行,限度縮短新品上市時間和生產周期,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高設計和生產的柔性。工業云云化和細化的設計、生產、銷售環節,打破企業原來的分配格局,可以更有效地將局部優勢轉換為整體優勢。
此外,工業云還可介入接入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地對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追蹤和反饋,從而使服務制造型企業利用工業云的服務化技術在設計、生產加工、管理和集成等環節為客戶提供優質價廉、按需使用的服務,大幅拓展產品的價值空間。
需求:標準化助力發展
在工信部、國標委聯合發布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指導下,全國信標委云計算工作組認為工業云標準化應從四點著手:一是建立標準體系,明確工業云標準化方向;二是制定工業云標準,滿足行業應用需要;三是開展標準試驗驗證,推進標準應用試點;四是舉辦標準宣貫培訓,推動標準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