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動態

最新的行業資訊、新聞公告,快速了解

資訊信息

Information
新聞公告

工業互聯網仍在探索階段,提防炒作

時間:2019-03-11文章編輯:防爆云



圖片

2019全國兩會·高端訪談

本期人物

劉利華

高級工程師。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辦公廳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主任、副部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工業互聯網受到廣泛關注。近日印發的《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指出,2020年將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

工業互聯網是否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萬眾期待的5G商業化將給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圍繞這些熱點話題,南都在全國兩會期間對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長劉利華進行了專訪。

談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不是橫空出世的“靈丹妙藥”

南都:今年“工業互聯網”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你如何理解?

劉利華:我覺得政府更多的是統籌協調、政策引導,鼓勵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而不會是強制性要求。企業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結合不同行業的特點來建設。另一方面,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也一定會促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總的來說,工業互聯網目前還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一個新產物,仍處在探索階段。但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泛化的概念,把它捧為橫空出世的“靈丹妙藥”,好像不管什么企業都要用。我們要提防這種炒作。

南都: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在全球處于什么水平?

劉利華:據我了解,目前來看世界上主要國家都意識到這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術,會成為未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各國都還在摸索,總體上都處于起步階段。

就我國工業企業的現狀來說,很多企業的設備比較老舊,還沒完成數字化和自動化改造,尤其很多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的居多,建設工業互聯網還有很大難度。而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的企業自動化程度已經很高,它改造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就很容易。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強求,各個行業、各個企業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數字化轉型,一點一點發展。

比如服裝制造業,對生產的精準性要求并不高,現在有的企業是按照畫好的圖紙用機器裁剪,也有很多是踩縫紉機手工做,衣服大點小點沒關系。但在藥品和食品行業中,對生產時投料的精準度要求很高,需要綜合運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控制;同時還存在安全溯源的需求,這又要求加強信息互聯。還有民用爆破器材生產領域,很早就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造,用機器代替人工,減少事故。信息互聯、利用聯網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這些,實際上就是工業互聯網的簡單應用。

南都:企業實現工業互聯網有哪幾種發展路徑?

劉利華:工業互聯網主要有兩種發展路徑:一種是M(manufac-ture)方向,即傳統制造業;另一種是I(internet)方向,即互聯網。

一開始分為兩個路徑同時發展,但現在發現其實是一回事,所以兩個路徑已經趨合。像西門子、海爾、格力等屬于傳統制造業,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叫“制造業+互聯網”;谷歌、微軟和國內的BAT等互聯網企業,現在也開始進軍消費電子產品、無人駕駛汽車等行業,并且已經有了許多很受歡迎的產品,這是“互聯網+制造業”。實際上,兩種路徑分別都形成了工業互聯網的雛形。

工業互聯網可分為三個部分:網絡、平臺、安全。其中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就是平臺的發展和不斷完善,要靠社會各行業甚至全球的共同合作,提煉出規律性的東西,形成標準和架構。現在看來,已經有了很大進展,但是要真正形成一個成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

談5G初期主要感到速度變快下載電影只要幾秒鐘

南都: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期透露,5G牌照將很快發放。5G將給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劉利華:目前我們所能想到的、可用的個人應用,4G基本上就可以滿足需求。從個人應用來講,在初期,5G帶來的直觀感受首先就是速度明顯更快了。原來下載一部電影要幾分鐘、十幾分鐘,現在只要幾秒鐘,快了一個數量級。視頻通話也不再出現卡頓,在人多的地方打電話發短信也不會再有擁塞現象。高速率帶來的其他方面的變化,比如在線視頻分辨率更高、在線程序延時更低這些,其實已經很難在目前的手機屏幕上察覺出來了。

當然,隨著5G的發展,還會有更多相應的個人應用被開發出來,5G帶來的其他體驗也會被逐步感受到。但應該說,5G主要不是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通訊問題,而是為萬物互聯所準備的。5G的特點是高速率、大容量和低時延。

高速率像剛才說的,人們能直觀感受到;大容量是指單位面積能容納更多用戶,提升頻率復用效率,這一點4G很難做到;低時延的重要性則主要表現在物聯網上,比如可能實現的應用場景———車聯網:假設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以12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幾十毫秒的時延,足以跑出去好幾米,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很難有效防止事故發生。

南都:有觀點認為,在產業層面的應用中,看好5G和工業互聯網的結合。你同意嗎?

劉利華:的確。5G是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基礎和支撐,在工業領域有不少應用。比如利用手術機器人進行遠程手術時,對傳感器和手術刀的時延要求就非常高;再比如以前工人在操作高速機器時,由于機器速度太快,超過工人的反應速度,容易造成一些安全生產事故,現在很多生產線上都裝了傳感器,如果結合5G的低時延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信息互聯,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機器就停了,反應比人快得多。

尤其是在智慧城市領域里,5G被認為是新一代的信息基礎設施。因為以前所有的信號傳輸都是基于人和人之間的通信,而物與物之間的通信信號的數據格式不太一樣,必須設計一套新的傳輸標準體系,使它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這也是工業互聯網里的一個新任務,我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成熟和完善。

南都:一年來,我國的5G有哪些新進展?還有哪些難點?

劉利華:從5G移動通信這方面,中國確實是進步比較大,對5G發展的貢獻也很大,總體上我們應該算是跟其他國家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這也是因為我們一直重視信息通信技術,有著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長期積累,但之前因為財力不夠等各種原因,做得深度不夠。改革開放以來,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很快,通信只是其中一方面。

但坦率講,我們目前只是在技術研發、標準研究等理論層面比較強,在基礎制造工藝、特別是很多元器件的制造工藝上,還跟世界一流水平有相當的差距。比如手機中的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只有極少數國內企業可以自己設計;5G手機主流采用的7納米級芯片,我們現在還做不了;還有一些必需的射頻器件,我們雖然能做,但批量生產的話,質量和價格都沒有競爭力。這里面都存在很多問題。

談技術與市場用技術拉動市場并一定程度上有所超前

南都: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的概念近幾年一起迸發,是偶然還是必然?

劉利華:我覺得不能說是偶然。比如建設智慧城市,現在城市里的傳感器已經裝了很多,物聯網建了很多,怎么把它們連起來?怎么把信號收集過來?這就產生了相應的需求。

這就提醒我們應該重視技術預研。回顧以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大體上是以十年為一代。目前國內外業界已經醞釀,準備開始6G的研究。當然不是說5G出來以后,3G、4G就不用了,現在2G都還在用,而是說技術的不斷進步要適應社會發展形勢,應該用技術拉動市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超前,但我們很多時候是市場推動技術進步。

南都:5G是一個技術拉動市場的范例嗎?

劉利華:對,我覺得5G是。舉個例子,現在城市里攝像頭、傳感器越來越多,這些傳感器網絡各自獨立組網,像查水表、氣表等各種監測數據,都要建設獨立的網絡。幾十億乃至上千億數據采集點采集到的海量數據,通過不同的網絡分別收集,顯然不經濟也不可靠。

5G出來以后,只要統一接口標準、信號傳輸模式,一個平臺就可以收集所有數據。不僅降低社會成本,還會帶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對無線電頻率這個寶貴的有限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上面這些需求都呼應了5G技術的出現,否則技術研究出來了也沒有生命力。

金句

工業互聯網目前還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一個新產物,仍處在探索階段。但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泛化的概念,把它捧為橫空出世的“靈丹妙藥”,好像不管什么企業都要用。我們要提防這種炒作。

技術的不斷進步要適應社會發展形勢,應該用技術拉動市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超前,但我們很多時候是市場推動技術進步。



久久精品视频夜晚,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日韩亚洲乱国产综合AⅤ
在线播放人成午夜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欧洲美三区中文字幕 | 婷婷开心色四房播播 | 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 | 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