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
時間:2023-04-13文章編輯:防爆云
數字經濟的發展給中小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數字化在助力中小企業降本、增效和提質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賦能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的必然要求。國家《“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均明確提出了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部署。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中小企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
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
中小企業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對采購、生產、營銷等環節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收集和加工,優化生產和決策過程,提升業務的專業化水平。通過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生產制造結合,對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改造,可以有效提高產品質量。此外,數字化轉型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成本的節約和效率的提升,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更加聚焦于主營業務,加快新產品開發速度,提升專業化能力和競爭優勢。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中小企業更需要數字化技術應對市場波動,不斷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小企業精細化運營。
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實時和精細的客戶細分,讓企業對客戶需求的洞察更加精準,從而實現服務的精細化;數字技術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實現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人工智能自動化等技術的采用,可以直接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而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可以實時監測和獲取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實現生產的精細化。
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小企業特色化發展。
數字技術的使用,使得企業運營管理更加敏捷和高效,企業能夠方便地整合并動態配置人才、知識、大數據等有形和無形的資源,實現實時和精細的客戶細分,按照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技術、產品和服務。數字化平臺的應用有利于協調高效的標準產品開發以及低效的定制化開發,這使得以準時、動態、柔性和精準為特征的柔性制造和大規模定制成為可能。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為中小企業特色化發展注入了動能。
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數字技術和數字平臺的廣泛應用使得消費者更容易參與到新產品設計過程中,促進數據驅動和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和開發;數字技術在采購、生產、設計等環節的應用,使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能夠快速方便地建立連接,促進了知識、數據、技術和資源的跨部門和跨企業的流動,為中小企業開展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更多機遇和可能性。
如何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窗口期。由于受到人才、資金、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剛性約束,目前中小企業仍然存在著“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等問題。為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應通過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融合發力,構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生態體系,賦能更多中小企業走好“專精特新”之路。
一是圍繞創新鏈部署數字化解決方案。
技術創新能力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核心特征。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應圍繞創新鏈培育中小企業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打通阻礙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和市場銷售之間的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通過數據驅動實現研發和生產的緊密互動,依托數字化平臺構建開放式創新網絡,提高研發效率。由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業垂直度高、專業性強,通用泛化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往往不能滿足其轉型升級需求,政府應大力發展行業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細分領域數字化解決方案,完善支撐行業創新鏈的數字化產品生態體系,著力解決中小企業從研發到應用鏈條不暢的難題,彌補中小企業應用數字技術能力不足的短板,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對接。
二是依托產業鏈協同推進產業數字化。
在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過程中,龍頭企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龍頭企業依托自身實力和數字技術,對產業鏈進行布局和整合,逐漸發展成為產業鏈“鏈主”企業。“鏈主”企業借助數字化技術打造彈性供應鏈管理體系,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開展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方式。應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和平臺企業向上下游企業開放技術、設備、平臺和數據資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數據開放共享,構建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同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數字技術基礎薄弱等問題,應積極融入龍頭企業產業鏈和供應鏈,主動參與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提升自身數字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三是構建多層次的數字化人才鏈。
數字化人才缺乏是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突出問題。從供需兩端看,我國數字化人才存在供需不匹配和結構性失衡問題。應基于產業需求對數字化技能人才、數字化運營人才、數字化管理人才、數字技術人才等分類培養,以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以人才鏈服務產業鏈,構建全鏈條、多層次的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隨著智能制造的加速推進,懂得智能化設備、數控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數字化技能人才成為企業緊缺的人才。在智能制造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要鼓勵中小企業積極開展員工數字化技能培訓,鼓勵企業與中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院校和高等學校聯合培養不同層次的數字化人才,尤其要加強對一線緊缺數字化技能人才的培養,加大數字化人才供給力度。
四是完善多元化的數字化資金鏈。
中小企業規模小、利潤低、融資困難,能夠用于數字化轉型的資金相對有限。面對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短缺問題,應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扶持,尤其是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發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平臺企業、龍頭企業、數字化服務商和中小企業等多元主體的作用,探索資金補貼、專項獎勵、信貸支持、專項基金等多元化的資金保障機制,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切實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紓困解難。
五是完善全流程的數字化政策鏈。
受到國際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經營風險凸顯,導致很多企業難有資金和資源繼續開展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進一步放緩,亟需政策扶持。從目前出臺的政策看,主要集中在融資、人才、財稅優惠、信貸支持等方面。應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現實困難,充分考慮不同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和進程,科學精準制定幫扶政策,從“服務商培育—供需對接——轉型支持—成效獎勵—示范推廣”等方面繼續完善數字化轉型政策鏈,從有為政府、有效市場、企業主體三方面發力,全流程、全鏈條推動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總之,中小微企業要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培養數字化人才、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探索數字化商業模式、加強企業間合作等方面的措施,才能更好地破局發展數字經濟。何況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借助數字轉型的東風,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