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工業云智造平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
時間:2023-08-16文章編輯:防爆云
以“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為特征的“制造業信息化”與創新驅動是我國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戰略舉措。運用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理念,推動智能制造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
Part.1
工業云平臺正式成為支撐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設施
云計算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具有高靈活性、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等優勢。近年來,云計算在工業等傳統行業中的應用愈加深化,有效幫助傳統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生產效率、創新商業模式,加快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云計算也成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能夠通過提供強大的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能力,幫助制造業企業收集和處理大量數據。這種基于云計算模式,面向制造業企業進行服務的智能制造平臺就是工業云平臺,能夠讓企業無需招聘員工、購買昂貴的專業軟件和制造設備,只要通過平臺終端就能完成產品的設計、工藝、制造、采購、營銷等各個環節。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探索工業云平臺的建設和應用。例如,海爾等傳統制造企業依托云服務推出消費者對企業的創新商業模式,向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制造邁進,實現了由硬件制造商向“制造+服務”提供商的升級。
Part.2
發達國家正在加快布局工業領域與計算平臺和服務
在當前信息技術與工業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球工業和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企業已在加緊布局工業云,搶占未來先進制造業信息網絡服務和數據資源的制高點。如GE推出Predix工業云平臺,在全球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西門子于2015年底宣布將搭建覆蓋全球的跨業務新數字化服務平臺Sinalytics,能對機器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整合、保密傳輸和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和反饋提升對燃氣輪機、風力發電機、列車、樓宇和醫療成像系統的監控和優化能力。從發達國家企業的布局看,工業云平臺由于能夠靈活實現跨區域工業信息服務的部署和交付,已經成為國際巨頭們投入的重點。如果說傳統信息技術領域是美國企業占據優勢地位,那么工業領域的信息服務發展正迎來群雄逐鹿的時代。誰能率先確立在全球的工業云服務覆蓋,便能在智能制造時代掌握產業生態的制高點,并取得掌控工業數據的先機。
Part.3
我國在工業云領域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和產業基礎
我國高度重視工業云發展,《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和《中國制造2025》都把促進工業云發展作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支撐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舉措。2013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了北京等16個省市作為工業云創新服務試點,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國家超算中心所在的天津、濟南等地,以及地方投資建設有超算中心的上海、北京等城市,均已依托本地超算中心的計算資源優勢,以軟件計算租用服務和工程分析咨詢服務等方式,為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石油勘探等重點領域的工業企業提供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工程、輔助制造等云服務。同時,部分企業還立足自身需求,在國內初步建成了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裝備遠程運維平臺,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運營效益。
可見,通過近年來的實踐,我國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工業云平臺的建設和運營經驗,相應的技術和產業已經具備發展基礎。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云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整體布局和統籌規劃不足、應用服務意識有待提高、安全信任系統尚未建立、服務需求體系尚未形成、應用推廣面臨一定障礙等。特別是現有工業云功能大多分散單一,與行業需求對接不緊密,不利于工業云平臺的進一步發展和推廣應用。
Part.4
工業云智造平臺的主要目標與進展
工業云智造平臺建立在國家“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基礎之上,基于產業協同與設備管理理念,面向工業企業提供智能化的云計算服務。其主要目標包括五個方面。
Part.5
以分類定制促進企業快速轉型
工業云智造平臺根據我國工業發展現狀,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采用不同的數字化轉型手段,因地制宜、小步快跑,先數字化、后智能化。與此同時,利用智能工廠體系做行業示范,讓所有工業制造企業能夠快速認知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在此基礎上,讓企業形成開放的平臺網絡化協同,引導企業做減法、利用長板效應轉型升級。
Part.6
深度切入智能工廠三大主題
智能工廠是德國“工業4.0”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我國骨干企業推進智能制造的努力方向。工業云智造平臺以實現決策支持數字化、應用分析數字化、生產管理數字化、生產控制數字化、設備運維數字化、過程質量數字化為目標和主要內容,推進智能工廠理念的落地。
一是支撐實現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對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進行全方位管理,打造智能工廠基礎設施;
二是面向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將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等有效納入,支撐實現智能生產模式;
三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幫助需求方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融合。
Part.7
準確把握工業互聯網三大趨勢
一是充分利用生產網絡,利用制造運行管理系統(MOM)幫助生產價值鏈中的供應商獲得并交換實時的生產信息。確保供應商所提供的全部零部件都將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順序到達生產線。
二是將虛擬與現實世界完美融合,利用BIM以及AR等技術,使得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步在虛擬世界被設計、仿真以及優化,為真實的物理世界包括物料、產品、工廠等建立起一個高度仿真的數字“雙胞胎”。
三是有效推進信息物理系統(CPS),利用智能傳感技術,將產品信息輸入到產品零部件本身,根據自身生產需求,直接與生產系統和設備溝通,發出生產工序指令,指揮設備進行自組織生產,滿足每個用戶的“定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