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中國智能制造發展趨勢的3點分析
時間:2023-10-24文章編輯:防爆云

極高的戰略定位,有力的政策支持。
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制造業成為大國博弈新焦點,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科技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等頂層規劃和相關政策支持穩步落地,智能制造在我國有望實現進一步發展,其所引領的產業新浪潮也已然到來。
本期系列專題,我們聚焦智能制造行業,共話行業增長趨勢,助力企業數字化增長。
01
智能制造的本質不是技術革命
而是企業再造
智能制造不是烏托邦,但也不是康莊道。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截然不同,引入相關軟硬件只是前奏音,對企業組織形式和價值創造方式的顛覆性改變才是主旋律。
智能制造有其時代必然性,但其所引發變革的深遠歷史意義,決定了對智能制造實際效果的評價,不能只關注短期,而需要放眼長遠。智能制造不是一場百米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是個性化,而不是標準化。智能制造必須從明晰企業戰略出發,理清企業運營流程,重塑企業管理架構,并結合企業內外部實際情況,蹄疾步穩,最終形成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短時間、局部性的資本投入不可能對企業帶來根本性改變,引入標準化的軟硬件也只能在中短期內幫助企業學習成熟經驗、提升運營效率,而不能直接帶來企業價值重塑。
降本增效是共性需求和短期目標,企業再造才是獨有特色和長期愿景。
是乘法,而不是加法。智能制造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企業內部生產經營全流程,乃至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的發展,不僅僅依賴于軟硬件的簡單堆砌,而是必須以不同環節、不同主體間的高效聯動所產生的乘數效應為基礎。
相應地,企業確定啟動變革的具體環節更難,實現數據充分利用所 需打通的難點堵點更多,需要平衡協調的利益關系也更廣,且任何一個環節的短板,都有可能導致落地實效不及預期。
是企業再造,而不只是技術革命。智能制造的發展重點,不在于各環節的新技術引進,而在于企業能否抓住時代機遇,實現自我重塑。技術對于企業的賦能 效果如何,最終取決于企業戰略、管理架構和業務流程能否提供有力支撐和廣闊舞臺。
因此,智能制造的本質不只是技術革命,資金投入可以直接提升軟硬件的技術水平,但不能直接提升企業創造新價值的能力。企業對自身的認知和變革,才是智能制造實際成效的決定性因素。
總結來看,智能制造個性化要求高、涉及范圍廣、變革程度深,不僅需要企業 在發展戰略和業務流程上不斷推動變革,也需要政策進行合理引導和有力扶持。智能制造將重塑過去數十年全球產業分工的微笑曲線,生產環節將不再是可替代、可轉移的低端環節,而是將成為企業產品力、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02
關鍵裝備、核心零部件、核心軟件
實現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智能制造系統中涉及大量的數控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嵌入式芯片等各種高端制造裝備和核心零部件以及CRM、ERP、MES、 CAD等各種軟件,而上述裝備、零部件以及軟件的核心技術。
目前,我國近 90%的芯片、70%的工業機器人、80%的高檔數控機床和80%以上的核心工業軟件依賴進口。隨著2022年國家連續頒布五項政策為信創產業發展提供頂層規劃,芯片、基礎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等領域的自主研發和自主可控重磅提上日程。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2011年至2020年,國內機器人技術相關的專利數量快速增加,年平均申請量為17009.2件,年平均增長率為39.53%
但我國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技術國產化率依然較低。根據頭豹研究院的數據,我國工業機器人機械本體國產化率為30%、減速器國產化率為10%、控制器國產化率為13%、伺服系統國產化率為15%。
以智能制造行業基礎軟件之一CRM系統為例。2022年中國CRM市場規模為192億元,相較2021年增長了23.4%。近三年中國CRM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百億,在2024年總體突破250億元。
隨著國內互聯網技術的迭代和發展,國產CRM軟件也開始與SAP、Oracle等國際巨頭直面競爭,本土品牌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
據德馬科技集團董事長卓旭透露,幾年前其由于擔心國內CRM廠商的全球化能力,起初選擇了美國的CRM品牌,該品牌雖然具有較好的成熟度和發展歷史,但在中國的落地和實施存在諸多問題,無法為客戶提供理想的價值。后來,德馬干脆將系統分成兩塊,國內業務用紛享銷客CRM,國際業務用Salesforce。
據悉,伴隨著近五年紛享銷客CRM國產替代能力的提高,德馬便全部停用Salesforce,國內外業務均上線紛享銷客CRM系統。
03
以供應鏈協同倒逼產業鏈上游企業“上馬”智能制造
制造業企業智能化的動力本源是響應市場需求。
如果我們把視角向上推,對于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工業的企業而言,智能化浪潮前沿的消費品制造廠商即是他們的市場所在,要跟上客戶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節奏,就必然要大幅提升自身的產品創新能力、快速交貨能力以及連續補貨能力。
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從消費端沿著產業鏈不斷向上傳導,下游企業生產方式的顛覆與創新迫使上游供應商融入智能化浪潮,智能制造倒逼機制就此形成。
在這種倒逼機制的作用下,產業鏈上游企業要主動適應變化,實現柔性生產,基于供應商先期介入思維,通過網絡協同制造確立競爭優勢,否則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產業鏈上游企業在營銷服業務數字化變革成為戰略轉型的突破口。
一方面,從營銷端到流通端,再到生產端,行業已然出現了全渠道、全場景、端到端、一體化融合的大趨勢。整個企業的營銷管理不再是企業內部局限的、狹義的流程管理和過程 管理。企業的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票據流,甚至物流,都要實現端到端的雙向融合和打通。
另一方面,我們已經看到行業標桿企業通過CRM、ERP等數字化工具,實現了企業內部研發、市場、服務等部門間的充分協作,在外部以業務驅動,通過連接伙伴、連接客戶、連接服務,實現了以客戶為中心,企業內部和上下游業務的高效運作,支撐起公司業務變革,助力了企業持續增長。
04
結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企業在智能化轉型中的不斷反思與革新,將成為在快 速變化的市場中,抓住轉瞬即逝機遇的必要條件,也是構建全新產品力,釋放 更大企業價值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