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信息
Information從十一部委發布的重磅文件看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的重點工作
時間:2024-09-09文章編輯:防爆云
近日,工信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提出了“1統籌6協調”等7方面主要工作,即全國統籌布局、跨區域協調、跨網絡協調、跨行業協調,發展與綠色協調、發展與安全協調、跨部門政策協調等。早在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將物聯網納入新型基礎設施中,本次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的障礙,推動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
在筆者看來,對于物聯網來說,經過過去幾年全社會的努力,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已初步形成,基礎設施能力不斷完善,接下來在政策推動下,持續推進各方面協調發展,充分利用本次《通知》中“6協調”的政策措施,形成更高水平的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支撐物聯網產業發展。結合本次《通知》的部署和產業界重點推進的領域,我們可以提煉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部分重要工作。
物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區域普惠發展
《通知》的“加強跨區域均衡普惠發展”工作部署中強調推進重大戰略區域設施一體化發展、深化區域間均衡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普惠發展等舉措,其中對于5G-A的部署、電信普遍服務等措施都與物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密切相關。
5G-A網絡是5G下半場的核心基礎設施,三大運營商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財報中披露了5G-A發展最新進展情況。中國電信在財報中表示,持續加強5G-A戰略布局,全面推進5G-A能力升級,協同完成 Redcap、載波聚合在超百城規模部署。中國聯通也在超百個城市實現 RedCap、載波聚合等 5G-A 關鍵技術的商用部署。中國移動表示,聚焦 RedCap、三載波聚合、通感一體化等能力提升,目前已在超 280個城市推進 5G-A 商用部署,年內將擴展至超 300 個城市。
其中,RedCap作為5G-A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基于5G的物聯網網絡基礎設施。今年4月,工信部發布的《關于開展2024年度5G輕量化(RedCap)貫通行動的通知》中明確提出,持續推進5G RedCap網絡升級開通,鼓勵重點城市已建5G基站完成5G RedCap升級,新建5G基站支持5G RedCap,2024年12月前實現超1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連續覆蓋,并按需向縣城城區延伸覆蓋,滿足可穿戴設備、智慧汽車等移動場景的應用需求。
《通知》中提出,各地要繼續深化電信普遍服務,推動農村地區5G和光纖網絡建設,提升鄉村治理、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等場景網絡覆蓋質量。鄉村振興場景是物聯網應用的重點領域,物聯網能夠提供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與電信普遍服務水平強相關,電信網絡能夠覆蓋的地區,也是物聯網可能提供服務的地區,可以說,電信普遍服務為物聯網普遍服務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
推動低中高速移動物聯網等多種異構網絡均衡協同發展
在“加強跨網絡協調聯動發展”工作部署中,推動低中高速移動物聯網等多種異構網絡均衡協同發展作為一個確定性的任務列入其中。
在移動物聯網領域,目前已初步形成NB-IoT、LTE Cat.1、LTE Cat.4+、5G等低中高速率協調發展的網絡設施。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場景需求的不斷演進,異構網絡均衡協同發展提出新的需求,這些需求重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無源物聯網的需求,二是衛星物聯網的需求。
從無源物聯網來看,3GPP陣營作為移動通信網絡的主導力量,在推進基于蜂窩技術的無源物聯技術標準制定。在5G R18階段,相關機構就在無線接入網技術組立項了名為“Study on Ambient IoT (Internet of Things) in RAN”的研究課題,對無源物聯網的部署場景、網絡拓撲結構、設備類別、接入網設計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規劃了5類場景部署場景,形成4中拓撲結構,為在蜂窩網絡環境下實現無源終端的應用提供參考。同時,3GPP業務與系統技術組(TSG SA)也推動了無源物聯網研究課題(SI)立項,重點研究了無源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列出了物流、倉儲、制造、智慧家庭、港口、機場、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畜牧、健康監測等30個領域中無源物聯網可以應用的場景。在此基礎上,R19也對無源物聯網進行了研究項目立項。未來無源物聯網將在更低速率、無需電源供電的場景補齊移動物聯網基礎設施體系。
在衛星物聯網方面,3GPP在5G標準R17階段啟動了非地面通信(NTN)的研究,涵蓋了無線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終端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在R17凍結后,衛星通信產業鏈的主流廠商開始在3GPP標準上投入更多資源。目前,3GPP NTN形成了NR-NTN和IoT-NTN兩個方向,涵蓋了高速衛星互聯和衛星物聯網,基本能夠支撐現有衛星直連通信商用化的開展。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廠商開始推動IoT-NTN的應用,成為多種異構網絡均衡協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城市物聯感知終端管理平臺:跨行業融合共享發展典型
早在2021年,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就提出,將感知終端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打造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搭建綜合管理和數據共享平臺,充分挖掘多源異構數據價值,推動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提升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其中,對于智慧城市場景來說,該計劃提出要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智慧管廊、智能表計、智慧燈桿等感知終端的建設和規模化應用部署,圍繞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應用協同,加快建設多維多特征異構數據處理、跨協議介入及設施狀態評估的城市級感知數據平臺,實現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和虛擬化,構建城市公共治理新模式。
本次《通知》中,在此提出建設城市物聯感知終端管理平臺,可以看出該平臺目前已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建設該平臺的障礙一方面在于海量感知設備廣泛部署,另一方面在于不同部門數據的共享流動。目前,各部門對于感知設備的部署已形成高度重視的狀態,加上感知設備的成本持續下降、能力不斷提升,城市物聯泛在終端部署具備了基本條件;同時,隨著數據要素相關制度的建設,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應用協同也在加速,將持續打破數據流動障礙。
研究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增強全方位安全保障能力
本次《通知》中的“增強全方位安全保障能力”部分中提出要全方面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安全能力,物聯網產品網絡和數據安全是目前數字經濟安全中的重要部分,建立面向物聯網產品網絡和數據安全的公共基礎設施勢在必行,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的解決方案。
目前,海外多個發達經濟體高度重視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并努力推進其落地。今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公開會投票正式通過了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在該計劃下,符合相關條件的消費物聯網產品將被賦予網絡安全標識標簽(Cyber Trust Mark),方便消費者根據產品安全信息做出購買決策,同時安全可信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差異化優勢,激勵物聯網產品制造商推出符合更高安全標準的產品。在此之前,美國已與歐盟簽署了一項“關于消費者標簽計劃聯合路線圖”的合作協議,推動消費物聯網設備安全標簽計劃的國際互認。同時,日本經濟產業省也在今年3月發布了《物聯網安全合格評估計劃草案》征求意見稿,該草案可以看作是日本版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對標美國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
此外,多個國家已實現了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的落地,例如新加坡、芬蘭、德國等國已有完整的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方案,在其計劃下,大量消費物聯網產品已獲得認證,而且這些國家也在推進標簽的國際互認。
筆者多次呼吁,海外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發展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應用和產品生產國,必須盡快將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提上議事日程,支持國內龐大的物聯網產品提升全球競爭力。
由于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也是一個面向物聯網產品的公共基礎設施,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政策制定者、產業鏈各類企業、標準化組織、測試認證機構等主體都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協同推動布局。目前,國內已形成小范圍的消費物聯網安全的認證工作,但在標簽計劃方面的經驗還不足。接下來,物聯網安全標簽計劃將作為物聯網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