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動態

最新的行業資訊、新聞公告,快速了解

資訊信息

Information
行業資訊

工業互聯網的3個瓶頸和4個對策

時間:2024-09-11文章編輯:防爆云

“工業互聯網是中國工業制造業發展的必要選擇。數字化轉型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也是時代賦予企業家的新使命。”


從工業化時代進入到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技術非常重要,它的誕生和廣泛應用開啟了數字經濟時代,這是人們的普遍認知。談到互聯網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消費互聯網,它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首先想到的是平臺、移動支付、快遞、流量……這些給消費者帶來了非常實在的生活上的便利及改變。以上談到的是消費互聯網,今天我們的重點是工業互聯網,那么何為工業互聯網?

何為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技術(信息、數字、云和智能等)與工業知識和制造體系的深度融合和應用,通過價值創造過程中各職能部門的網絡化連接,人、物、系統形成價值創造網絡,實時獲取相關信息并從數據中推斷并不斷優化其網絡價值創造 (成本、反映速度、創新等)的能力。

1、同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的端點、路徑、用戶及所連接的內容(物品)不同,所連接并提供服務的產品和設備來自工業,形成不同的平臺和生態系統。

2、工業互聯網的本質:企業是工業互聯網的主體,應該圍繞著工業制造和產業升級、進行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轉型。

3、工業互聯網是整個社會數字化的一部分:影響范圍廣且深遠,我們期待它能帶來商業革命與經濟奇跡;改變勞動力市場(數字勞動力和人類勞動力;人機之間的協同),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新的工作崗位。

為什么此時誕生?

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一樣,都是互聯網和某些行業應用的融合。那么為什么工業互聯網會在這個時間節點誕生,有如下幾點原因:

1、工業系統的復雜性超過了人類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范圍,傳統方式無法實現進一步的效率提升,企業需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2、網絡核心技術及分析能力的發展和提高使企業有可能以可以接受的成本實現萬物互聯,并大規模監控工業機械設備和物品。

3、工業領軍企業對其前景的商業價值、對勞動力、產能和產品的影響有了一個比較清晰和統一的認知。

4、近年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層面的戰略目標。

不論是從企業微觀角度還是國家宏觀層面來看,工業互聯網走到今天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它并不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很快就能看到結果。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

那么,工業互聯網究竟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協同、效率、規模、價值、利益”這五個詞語可以概括它的核心價值。

當互聯達到相當的水平,協同毫無疑問是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對很多企業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效率。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使得我們能夠把很多事情規模化,用相對比較低的成本創造價值,給企業帶來更多利益。

以協同為例,簡單談談協同的核心內容有哪些?

1

內部:生產環節間(包括生產計劃和控制)的高效協同;

2

外部:形成外部客戶和供應商的網絡性關聯(并非孤立、點對點);

3

支撐整體業務目標的跨企業的戰略型(生產、供應鏈)的網絡協同;

4

高效的物流協同;

5

高效的營銷和管理協同。

3個主要瓶頸

2022年,“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首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去年“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定位相比,制造業的國家級戰略地位明顯提高,這給中國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工業互聯網將成為我國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全面提速。

與此同時,由于外部環境與企業內部發展的不同頻,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1、伴隨著外部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展開,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數字化卻相對滯后。

過去幾年,工業互聯網主要方向聚焦于“以建為主”,功能體系設施已逐步完善,外網建設基本實現全國地市覆蓋,各類公共服務平臺也在不斷開發。面對外部各類高大上的基礎設施,企業“不敢”、“不愿”、“不會”用的問題仍然層出不窮。

1

整體水平不高:很多企業還處于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

2

大量企業信息化沒有真正完成:比如企業內部數據都未完全打通,數據孤島仍是普遍現象。

3

不完善的數據生態:不少企業畏懼“上云”,問題不清,分析能力不夠。

4

不重視企業文化、領導力等軟實力建設:認為數字化建設只需要投入硬件,只要由IT部門負責,轉型的任務就應該可以順利完成。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企業做了很多努力,但仍然看不到明顯效果。

2、制造業極度缺乏專業人才,無論是在引進或是留用人才方面,都不具吸引力。

需要大量復合型,多維度和多層次人才: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運用工業互聯網推動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大批既熟悉工業互聯網技術,又熟悉工業制造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多維度和多層次人才。

制造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與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專業人才短缺已經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不同于消費互聯網,制造業本身利潤低,薪資有限,也會讓企業失去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機會。

3、行業和企業都沒有形成長期可持續的創新土壤。

同消費互聯網一樣,創新是關鍵。企業要獲得可持續性成長,一定是靠創新和升級能力,而不只是簡單地采用現有技術、流程、運營方式和商業模式。

不同于消費互聯網,大型傳統制造業源于長期“產品思維”的商業模式,重渠道、缺少同客戶直接溝通,幾乎沒有對市場趨勢和客戶行為的系統研究,運營和管理體系大多基于計劃性、標準化和規模化,缺乏市場和客戶價值驅動的創新以及敏捷和柔性能力。此外,企業數字化轉型目標不清晰、高管團隊的前瞻性思維以及變革愿望和熱情不足,都是導致缺乏鼓勵試錯學習環境的因素。

4個應對之策

1、政策引導需“由建轉用”:“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由探索起步轉向快速推進的關鍵發展期,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是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的動力轉折期。政策重點可以從基礎設施的建設轉向市場主體——企業,加速扶植企業利用數據實現服務化延伸,規模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重點幫助企業練好內功,加速數據要素在企業落地。

2、行業應用標桿和領軍企業:數字化基礎好、網絡改造意愿強的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工業園區等,培育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示范,建立“5G+工業互聯網”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的行業標準,形成大企業建設引領,中小企業廣泛應用的發展范式。

3、凝聚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創新活力:

1

工業互聯網發展處于從探索起步向縱深邁進的階段,無前車之鑒,發展路徑和應用模式仍處于不斷摸索中,盲目套用消費互聯網“概念炒作-流量牽引-吸引投資”的發展思維,無法彌合產品服務、解決方案與行業實際場景需求痛點之間的鴻溝。因此,要在深入研究需求和趨勢的基礎上,找準企業痛點,聚焦應用場景,大膽探索實踐,融合創新。

2

在創新與秩序之間求平衡。雖然當前迫切需要完善的治理政策,但監管不能過“強”,避免監管競爭。可以考慮將經濟監管與反壟斷執法做適當的分離,加強治理政策的統籌與協調。

3

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集聚創新動能,將創新視作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4、打造工業制造業品牌,提升“中國制造”品牌形象。

久久精品视频夜晚,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日韩亚洲乱国产综合AⅤ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久 | 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 |